虽已是冬天,天气却依然清新凉爽,阳光依然晴朗明媚,站在加来向前村瓜菜种植基地,迎面而来的寒风带着丝丝的冷意。向前村委会书记符新站在一造圆椒地里充满信心说:“今年会是个好收成。”
在这片一望无际瓜菜基地里,许多的农民都忙碌着。有的施肥,有的清除杂草,有的摘辣椒。一些小货车和摩托车停放在路边,在静静的等待准备载回喜悦的丰收。
调结构 农业发展新景象
“今年的冬季瓜菜已经开始摘收,但现在是早期,产量要少一些,每亩大约几百斤。”正在摘辣椒的向前村民王梅举起了五个手指告诉记者,“现在瓜菜最好,圆椒每斤达到这价格。”王梅今年种了十亩的瓜菜,前几天刚摘卖了几百斤辣椒。
符新介绍说,2012年全村冬季瓜菜种植面积将近200亩,平均每亩的收入大约6000多元,每户的收入大约5万元。
村民们纷纷在村里修建自己住房,盖起漂亮的平顶房或楼房。有些村民已购买小汽车、钩车、铲车,几乎每家每户至少有一辆农用车。
以往,加来的农户农时把安排的是“稻稻菜”,农业结构调整后,农户改成了“菜菜稻”,其间不仅让农田休养生息3个月左右以恢复地力,加来农场的瓜菜面积和产量都增加,2014年,加来农场3万亩的冬季瓜菜产值预计1亿多元。
2013年10月8日,临高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意见》,部署了10大工作任务,主要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让农民实现增收。《意见》提出了到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420元,年均增长15%的目标。
2013年12月12日,临高县委、县政府决定调配资金,年底前再拨付促农增收资金500万元,给临高农业产业发展再注入活力。
“今年淮山的价格不错,收购价3块8一斤,比去年提高一块多,收入还不错。”临高多福农业合作社理事长林钟林谦虚地说。1月8日,在东英镇淮山种植基地的收购点上,挖淮山的工人,卖淮山的农户,脸上堆满笑容。
东英镇土质松软,富含硒、镁、钾等微量元素,该镇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发动全镇农民因地制宜大面积种下淮山、芋头、番薯、大薯、毛薯等粗粮。近日,这一“组合”正式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名头、获批注册商标---“长寿五粮”。
“仅淮山这一产业,就让文连村2700多人人均增收1500元。”东英镇委书记王开博表示,东英镇干部此前多次深入海口、三亚等地大型农贸市场、酒店,为“长寿五粮”找市场。
在临高,不仅东英镇的“长寿五粮”品牌正在加快打响,其他乡镇农业产业也齐头并进,和舍镇的林下经济高良姜连片开发,皇桐镇的“养猪专业村”、“种草养羊村”基本形成,博厚镇的万亩花卉基地已经处处花开……临高农业的现代化、产业化正翻开新篇章。
如今,走进临高各个乡镇,青翠的田洋只见种菜忙。
建道路 农村发展大变样
多文至加来公路县道新建成公路上,从葱郁胶林、蔗林穿过,连接多个村庄和农场连队,沿线多为橡胶、甘蔗基地,这条路对百姓来说至关重要。
博郎村村民符仕子种植了1000多株橡胶,3亩多瓜菜。他告诉记者,过去这条路是泥巴路,下雨天根本走不了,农用车来运农产品,经常陷车,需请人推车,村民很苦恼。
如今,这条水泥的建成,村民种植橡胶、冬季瓜菜劲头更高,因为村民出行不愁,运输农产品不叹气。
春节将至,红华农场三盈村村民张世球骑上摩托车从金牌至多文县道去多文镇购买年货。冬日里,有丝丝的冷风窜进的衣服,但张世球的心情非常愉快。
“这条路我每天都要骑车经过,以前坑坑洼洼,车经过时灰尘四处飘,有时根本看不清路。去年,政府为我们修整了水泥路,现在去镇里买东西都不会担心路不好走了。”张世球深有感慨的对记者说。
去年,临高将县道砂土路改建、建设县道砂土路工程列为为民办实事十大项目之一,共有10个项目,总里程82.1公里,分布在11个乡镇,总投资2.23亿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改造任务,基本上全县的老百姓都能得到受益。
据临高交通局副局长陈建洲介绍,临高交通局将车购税用于一般农村公路连通工程项目13个,总里程25.4公里,总投资1390万元,其中县配套资金755万元。该项目惠及6个镇19个村庄群众出行。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出行交通条件,使当地老百姓告别了长期面对雨天泥泞,阳天土尘飞扬状况。
该项目目前已基本完成水泥混凝土路面实现功能性通车。
一条条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是连接每个村庄纵横交错的纽带,正是这一条条的纽带,为农村带来了繁荣的经济、富裕的生活。
博厚镇乐豪村这个仅有88户的小村庄,道路不通,出行不便,更是制约了村民发展。两年前村民还是靠种植常规水稻、甘蔗,或出海打渔为生。
2011年,乐豪村创建文明生态村,县里从实际出发,出资40万元兴建了2公里的环村公路和800米的生活巷道贯通每家每户,让这条“致富路”通往每家每户。
村里道路畅通,农户发展产业信心倍增。乐豪村与海南雅新园艺有限公司合作种植花卉苗木70多亩,公约2万株,主要品种有三角梅、黄金榕、非洲茉莉、发财树等,公司还给他们提供了技术服务。
乐豪村的村民们种植出来的花卉,有专门的花卉公司进行收购,从而形成公司+农户的经济种植模式。
83户村民自发成立了6个花卉合作社,在庭院与花卉基地中栽培各类花卉及树苗2万多株,2013预计今年村民们光靠供应花卉树苗将增收超过100万元。
“目前农民人均收入翻一番。”乐豪村委会书记王建威告诉记者,花卉产业是增收一项主要收入。
好帮扶 农民脸上展新颜
农户想发展生产,但资金短缺,这是制约农户发展的难题。临高县扶贫办和农信社开展扶贫小额贷款项目,为他们送来了“及时雨”。
冬天的早晨,多文镇松枝种植户谭志方和其他农民一样,早早就已经起床吃过早饭。现在正匆匆忙忙赶到自家的菠萝蜜育苗场查看菠萝蜜苗的长势。他发展 160亩的菠萝蜜果树也已含苞挂果,首批果实预计明年5-6月份可以成熟上市,而间种的100多亩“三味椒”也长势良好。
谭志方是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的高材生,热衷地农业发展。2003年,谭志芳回到家乡租来20亩地培育菠萝蜜种苗。
当年,谭志方挣了2万元,这是他的“第一桶金”。经过几年的努力,谭志方不仅还清了所有的欠款,还积攒了一定的积蓄。
2010年谭志方想扩大种植规模,但苦于没资金。
2010年县扶贫办了解到谭志方的困难,当即帮助谭志方从县邮储银行贷得15万元的扶贫贴息农民小额贷款资金。
获得资金支持后,谭志方大胆承包到了现在的160亩的果园,开始种植菠萝蜜,并间种辣椒、南瓜等,扩大种植规模,发展立体农业。
经过3年的努力,谭志方的菠萝蜜种植基地已经发展成为了立体农业生产基地,不仅培育菠萝蜜苗、种植菠萝蜜,还根据季节情况,在菠萝蜜果园里间种辣椒、南瓜等季节性农作物。
谭志方只是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受益者之一。
2013年1月至10月,临高县信用联社、邮储银行和农业银行共完成农民小额贷款1.016亿元,扶持农户1987户。其中符合贴息条件贷款额7264.5万元,扶持农户1661户。
与三年前相比,临高县新盈镇仓米村村民王不发的养殖规模发生了大改变。2013年通过扶贫办的贴息贷款25万元从事养猪鸡鹅等,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从三年前的3亩地到现在开发了11亩地,从12个成员发展到现在的39个。
临高县扶贫办副主任肖学才介绍,2013年临高县扶贫办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积极引导和扶持贫困地区农民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发展壮大特色产业,培植优势产业,优化传统产业,把农民的持续增收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以点带面、一村一品、整体推进的产业发展扶持格局。
县委县政府安排资金500万元,实施项目5个,扶持贫困户种植橡胶151008株,养鸡155766只,养鸭49995只,养番鸭10000只,养鹅44700只,项目惠及10个镇1个国营农场619个自然村7659户34585人。
博厚镇加禄村是革命老区,地处偏远地区,村里有3000多亩的土地,2012年村民人均纯收入仅3000元。因为道路设施等因素制约这个村的发展。
扶贫办了解情况后决定帮扶,2013年投入资金320万加大加禄村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项目设计要求,一是投入资金158万元,硬化村路3.71公里;二是投入资金99.26万元,实施景观节点5个,景观绿化面积8731.6平方米;三是投入资金34.12万元,建设文化室一个;四是投入资金9.68万元,建设篮球场一个;五是投入资金5.94万元,建设排球场一个;六是投入资金13万元安装节能风力太阳能路灯4盏,上述项目已全部完工。村里面貌焕然一新,华丽“蜕变”。
2013年临高扶贫办将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文明生态村建设有机结合。
县扶贫安排资金1086万元,实施项目37个,其中,安排资金820万元,修建道路19.253公里,解决29个贫困村2699户13094人出行难题;安排资金258万元,钻打机井2口,建水塔3座,铺设引水管25公里,解决7个贫困村525户2376人饮用安全卫生水;安排资金8万元,建设球场1座,解决1个贫困村181户833人文化活动场地难题。 (张永花 采写)
附件: |
|
版权所有 临高县人民政府网 主办单位:临高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2345
琼公网安备 46902402000007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90240002 琼ICP备05000041号
电子信箱:lgez255@163.com 开发维护: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